唱咱台灣「歌」:杯底毋通飼金魚
1949年作曲:呂泉生/作詞:陳大禹
呂泉生有感於「二二八事件」造成的傷亡慘重,深覺痛心,歌曲的意思為希望台灣各族群;如歌詞「朋友弟兄無議論」一樣,無台灣人或外省人之分。
希望先來後到的台灣人與外省人都可以坐下來喝杯酒,一飲而盡,杯底不留酒,大家和樂,肝膽相照,化解猜忌或仇恨。
唱咱台灣「歌」:杯底毋通飼金魚
1949年作曲:呂泉生/作詞:陳大禹
呂泉生有感於「二二八事件」造成的傷亡慘重,深覺痛心,歌曲的意思為希望台灣各族群;如歌詞「朋友弟兄無議論」一樣,無台灣人或外省人之分。
希望先來後到的台灣人與外省人都可以坐下來喝杯酒,一飲而盡,杯底不留酒,大家和樂,肝膽相照,化解猜忌或仇恨。
唱咱台灣「歌」:補破網
1948年作曲:王雲峰/作詞:李臨秋
戰後百廢待舉的台灣如一張「破網」,需一針一線縫補。戒嚴與白色恐怖時期,與《望你早歸》、《媽媽請妳也保重》、《望春風》以及《黃昏的故鄉》等並列臺獨及黨外運動的五大精神歌曲。
台語的"魚網"與"希望"同音,找尋台灣人獨立自主的向望。
唱咱台灣「歌」:黃昏的故鄉
1958年作曲:中野忠晴/作詞:橫井弘 1960年文夏填台語詞翻唱
抒發了都市遊子的鄉愁!
唱進了戒嚴時期海外無家可歸的政治黑名單人士心裡,每有集會,開場就先唱這首歌,來一解思鄉的苦悶和心裡的憂傷。
這首歌充滿著對當時政治環境的嚴厲控訴 !
唱咱台灣「歌」:勇敢的台灣人
作詞/作曲:官不為
臺灣島嶼,原本美麗,受外邦統治了數百年,
雖然英雄代代輩出,可惜攏半途來犧牲。
坎坷路途閣風雨,民主運動,日日大進步。
咱著拍拚,千萬毋通餒志,
排除萬難,前途無限,團結就有向望。
咱著拍拚,無論任何阻擋,
排除萬難,扶持相牽,咱攏是臺灣人。
唱咱台灣「歌」:母親ㄟ名叫台灣
作詞/作曲:王文德 蔡振南主唱
王文德是貨車司機,業餘從事本土歌曲的創作。
王文德曾經 call in 吳念真主持的綠色和平電台節目《台灣香火》,由於他十分欣賞蔡振南所演唱的〈心事誰人知〉,因此將本曲指定由蔡振南演唱。
唱咱台灣「歌」:海洋的國家
作曲:王明哲 作詞:林永生
鮮紅是熱情單純土直 台灣人的心肝
台灣人共心肝共款運命
飄撇子孫飄撇子孫 代代永遠在生湠
翠綠的寶島美麗山河 落土逐項攏會活 蓬萊米玉蘭花
舉頭看覓 懸大開闊懸大開闊 透天透天的玉山
純白是自由民主光明 無限的地平線 有尊嚴企挺挺
台灣的子孫 充滿喜樂充滿喜樂 咱是海洋的國家 充滿喜樂充滿喜樂 咱是海洋的國家
唱咱台灣「歌」:台灣翠青
1993年作詞:鄭兒玉 / 作曲:蕭泰然
太平洋西南海邊,美麗島台灣翠青。
早前受外邦統治,獨立今欲出頭天。
共和國憲法的基礎,四族群平等相協助。
人類文化、世界和平。
國民向前、貢獻才能。
唱咱台灣「歌」:四月望雨 ∣ 四季紅
1938年 作曲:鄧雨賢 ∣ 作詞:李臨秋
趣味的詞句描寫臺灣四季,引喻男女熱戀,不受四季的變遷所影響。
國民政府遷臺後,採行語言及思想控制,對歌曲採禁唱的激烈手段,歌詞裡的一個字或一個抽象的意境被解釋成觸犯時政權威時,歌曲都可以被無理的禁掉。
唱咱台灣「歌」:四月望雨 ∣ 月夜愁
1933年 作曲:鄧雨賢 ∣ 作詞:周添旺
朦朧月色照在昔日常走的街道上,晚風拂來,憑添心頭愁思。
「三線路」,指現在臺北市中山南、北路大致從立法院到圓山大飯店的路段;中間為雙向快車道,兩旁為單向慢車道,快車道與兩旁慢車道中間都有一條綠蔭道路,這樣的道路規格稱之為「三線路」。
唱咱台灣「歌」:四月望雨 ∣ 望春風
1933年 作曲:鄧雨賢 ∣ 作詞:李臨秋
少女情懷總是詩的忐忑心境。
第一段用輕鬆、古錐的筆法,將懷春少女期待愛情的苦悶及無意間見到意中人,心裡小鹿亂撞,卻礙於少女的矜持,不敢問他的名和姓,只能獨自懊惱。
第二段歌詞猶如腹語般,將少女內心不為人知的心思,藉歌詞表達得絲絲入扣,惹人心生愛憐。
唱咱台灣「歌」:四月望雨 ∣ 雨夜花
1934年 作曲:鄧雨賢 ∣ 作詞:周添旺
歌詞與時代背景、人民心聲相呼應。
影響後來台語歌曲以無奈、哀怨為主體的創作方向。
感人肺腑扣人心弦的《雨夜花》,所描述的「雨」、「夜」、「花」變成臺語流行歌曲重要的主題意象,影響台語歌詞的創作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