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36年5月26日,荷蘭人在新港社(現今台南市新市區)開辦了台灣史上第一所學校,比台南孔廟(1665)整整早了 29 年! 這才是真正的「全台首學」 。
不僅將宗教教育制度化,也引入讀寫識字能力訓練。
主張以方言或口語來傳教,因此以新港語做為學校的教學語言。
用拉丁字母書寫口語,也編輯教義問答、祈禱文等做為教材。
宣教師尤羅伯(Robertus Junius)於1643年的教育報告中記載,新港學校已有80名學生,其中有24名學生在學習書寫,有8到10個人能整齊的書寫,在鄰近的目加留灣學校中,全部的90個學生中也有8個能夠書寫。
派駐在台灣的宣教師除了傳教外,也編輯各種的字典、教義書,如新港語的《馬太福音》、《法包蘭語彙》(Favorlangsche Vraegstucke)等,成為後來學者研究原住民語言的依據。
這套荷蘭人教導原住民所使用的書寫系統,成為台灣史上第一個文字系統《新港文書》;這些拼音文字,在荷蘭人離臺之後,到1818年仍繼續為部分原住民社群所使用。